商金债方面,11月新发升至1630亿,且发行时点集中于中上旬。截至11月末,市场容量接近2.6万亿,较年初增长超6800亿。
收益水平方面,11月末国股金融债利率已高于MLF15BP。静态对比商金债与其他品种:与国开相比,覆盖资本成本的有效性一般;与信用债相比具备相对价值。期限溢价维度,目前3Y-1Y、3Y-2Y的价差小幅压缩。杠杆收益维度,套息可获得的收益约为50-100BP。
银行资本工具方面,11月当月发行量升至1530亿。截至11月末,市场存量规模达到5.36万亿,较年初增长超5700亿。
(资料图片)
收益水平方面,国股价格11月中旬开始收益率快速攀升,截至11月末升至3.60%附近,接近年内高点;进入12月升势不止,并于12月中旬上行至4%附近。
展望2023年,商金债、资本工具收益率中枢均将较今年有所抬升。规模方面,商金债发行将较今年高峰有所回落,资本工具发行体量或将维持在1.1-1.3万亿的小区间。而在新型工具方面,TLAC债务工具有较大概率在实务层面落地。这里我们结合前期研究及巴塞尔协议III(最终稿)(以下简称新巴三)作进一步探讨。
TLAC债务工具,全称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等国际监管组织为了防范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风险,设立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其中就包括了TLAC债务工具的相关监管标准。主要特征方面,TLAC债务工具具备吸收损失的功能,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但其本身不计入商业银行的资本,受偿顺序在普通金融债之后而在银行资本工具之前。具体到国内,TLAC发行人为四大国有行,发行期限可能涵盖2Y、3Y、5Y三种。根据新巴三的规定,TLAC债务工具作为次级金融债权,在新巴三落地后其风险权重为150%,与二级资本债相当。
市场规模方面,预计2023-2024年的TLAC债务工具发行规模将达到3400~7660亿/年;截至2024年末,TLAC债务工具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而若四大行期间以更大力度扩表,则TLAC债务工具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结构方面,随着TLAC债务工具未来放量,四大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也会相应收缩,以满足通过更低成本实现达标的要求。
价格方面,预计TLAC债务工具的收益率将高于同期限额商金债而略低于同期限的二级资本债,幅度或在10BP以内。
一、金融债市场
1.1 市场容量
今年1-11月,银行金融债累计发行规模高达10316亿,为历年同期最高;截至2022年11月末,市场容量接近2.6万亿创出新高,较年初增长约6800亿,有力地支撑了各机构流动性指标的稳定与改善。11月当月,商金债新发18只,以股份行和城商行为主,当月发行规模环比进一步升至1630亿,净融资997亿。
值得关注的是,本月商金债集中于中上旬发行,下旬随着收益率的持续走高,发行人观望情绪升温。
1.2 主要发行人结构
发行人方面,今年前11月股份制(48%)、城商行(31%)发行占比靠前,两类机构合计接近80%,占绝对主导。上述机构密集发行,主要目的应当是主要满足流动性改善需求。在资本工具市场高占比的国有大行,其发行占比仅约15%,主要也在于国有大行存款基础更好,流动性指标厚度更高,诉诸于金融债等渠道补充长期稳定资金的诉求不如股份制和城商行那样强烈。11月发行人中城商行与股份行基本对半。
1.3 主要投资人结构
根据目前最新的银行债券托管数据口径,同时包含了金融债与资本工具。综合来看,截至2022年11月末,各类资管产品是金融债和资本工具最主要的投资者,占比超过了60%;其次为银行自营,二者的合计占比达到90%。考虑到理财普遍净值化运作,未来金融债及资本工具收益率波动也将加大。
1.4 收益水平
1.4.1 绝对水平变化
2022年以来,国股商金债收益率围绕MLF上下波动,特征鲜明。今年1-10月,整体运行区间在[2.40%,3.05%],区间宽度60BP左右,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但11月中旬开始收益率陡升,至11月末已上行至2.90%附近,接近3月高点,高于MLF月15BP;进入12月后进一步上行并突破3%。归纳来看,流动性较为宽裕、资产配置承压构成商金债利率下行的主要因素;固收+产品赎回,流动性向常态回归构成商金债利率上行的主要因素;11月以来的陡峭上行主要系理财持续赎回和踩踏所致。
1.4.2 横向对比
金融债的相对投资价值,我们将其与同期限的国开债和信用债分别对比。
与投资国开债相比,金融债有25%的资本占用,截至11月末,3Y、5Y国股金融债与国开债的价差均在20BP附近,较上月末未有明显变化,较国开债相对价值一般,覆盖资本成本的有效性一般。
将商金债和城投、产业对比,目的在于比较产业下沉、城投下沉、金融下沉究竟哪个效果会更好。按照目前的资产风险权重,金融债与产业债、城投债存在75%的资本占用差,一般而言,前者有折价。11月中旬以来,城投及产业的收益率上行幅度显著高于商金债,接近同等级的二级资本债。截至11月末,AAA城投比AAA金融债高出约17BP,而AA+及AA的溢价在约40-50BP;产业债方面,AAA、AA+、AA资质与金融债价差同样拉的不够开,必要的溢价不足,金融债仍具备相对价值。
然而,进入12月后,城投-金融与产业-金融的利差进一步拉大,低等级利差甚至已超过80BP,城投及产业债出现相对价值。
1.4.3 期限溢价
截至11月末,3Y-1Y、3Y-2Y的价差分别为27BP、7BP,较上月末均有约10BP的压缩。短端未来逐步向流动性常态化推进,可能进一步压缩期限溢价。
1.4.4 杠杆收益
杠杆收益维度,假设以R007作为杠杆成本,观察近期通过加杠杆可获得的收益。可以看到,自2季度以来,流动性淤积,资金成本大幅走低,7月触碰高点后杠杆收益有所下降,11月通过套息可获得的收益主要落在50-100BP之间,利差尚可。
1.5 风险观察
1.5.1 利率风险
目前金融债收益率上行较大。以MLF为中枢,低于MLF投资保护程度更为逊色,而能够高于MLF近15-20BP,具备一定的票息优势。
目前商金债收益率已高于MLF,11月末高出月15BP,12月中旬已高出约25BP,保护程度较好。
1.5.2 流动性风险
二级市场成交量方面,金融债每月成交量在2800-3500亿之间,11月成交量大幅放量至5283亿,换手率跃升至21%;与资本工具(月成交量目前约为8000亿,换手率16%;11月成交量几乎翻倍至1.54万亿,换手率29%)相比,换手率和成交量偏低。因而,参与非市场化的一级市场发行,一方面一二级估值有价差,另一方面二级市场卖出存在摩擦,应当谨慎。
1.5.3 信用风险
2019年的银行风险事件打破了同业刚兑,涉事银行的金融债也被打折处理。近期,银行同业负面信息增多,未来负面影响进一步浸润到NCD、金融债、资本工具等具体投资品种的概率将加大。在采取下沉策略时,防范信用风险将成为必修课。
从原理上来讲,金融债属于一般的负债,能够得到各层级资本的保护,受偿顺序相对靠前。对于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风险防范主要着眼于银行的资本状况和股东状况。而对于金融债,我们更需要关注主体整体资本的厚度。对于资本充足率较低的机构,可能由于资产质量问题将资本防线打穿,进而导致金融债权出现损失。
1.6 后续展望
价格方面,将商金债收益率分解为基准+信用溢价。基准为3年期国开,整体与社融-M2增速的剪刀差保持较强的同向性。根据兴业研究宏观团队2022年11月发布的《修复与重构-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 [1] ,2023年社融-M2增速的剪刀差将出现底部反弹,从目前的-1.5个百分点走扩至0.6个百分点。相应地,2023年3Y国开中枢也将面临一定的反弹压力。信用溢价方面,2021年以来商金债信用利差主要运行在[10,30BP]区间内,且受短期流动性影响较大。流动性宽松,资金利率下行时,信用利差往往被压缩,而资金利率反弹时,信用利差反弹。2022年3月、11月出现两波赎回负反馈时期,信用利差走扩较为明显。展望2023年,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资金利率缓步向中枢靠拢,整体的信用利差预计将较今年平均水平走扩。与此同时,赎回负反馈未来将逐步成为常态,驱动信用利差间歇性走高。
规模方面,过去5年,商金债收益率与商金债总发行量大体成反比,相关系数达到-0.8。银行发行商金债整体上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利率高则少发,利率低则多发。背后的原因在于,银行可选的中长期负债品种较为丰富,长期存款、中长期NCD、商金债都可以用来补充长期资金,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我们预计明年商金债发行规模将较今年高峰有所回落。
此外,后市最大的影响在于巴塞尔协议III(最终稿)(以下简称新巴三)。价格方面预计持续分化,国股可能持续波动,新巴三的影响仅为几个BP甚至更小;中小银行与国股溢价可能走扩,收益率抬升幅度可能达到10~50BP。
二、银行资本工具市场
2.1 市场容量
本章所讨论的银行资本工具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商业银行永续债。上述两种资本债发行流程相对其他工具更为便捷,参与范围相对较广,既是广大商业银行补充各层级资本的重要渠道,也逐渐成为各类型机构投资者高收益资产备选标的。
今年1-11月,银行资本工具累计发行1.12万亿;截至2022年11月末,市场容量达到5.36万亿,较年初增长超5700亿。11月当月,资本工具新发11只,当月发行量1530亿,环比上升81%,但当月偿还超2000亿,净偿还513亿;新发二级资本债10只,合计1515亿,新发永续债1只,规模15亿。发行主要集中在11月11日及之前,下旬仅3家中小银行发行了资本工具。
构成方面,二级资本债存量3.3万亿,占比61%,而永续债占比39%,但随着2022年永续债发行规模整体下降,今年来存量债券中永续债的占比未有提升 [2] 。
2.2 主要发行人结构
今年以来,国有大行(74%)发行占绝对主导,股份制(10%)、城商行(13%)发行量均不多。国有大行大规模集中发行,主要目的应当是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达标的要求。今年以来,股份制和城商行永续债发行规模均明显压缩。
从实际的资本充足率指标观察,国有大行最高,股份制略高,城商、农商行整体缓冲厚度有限,尤其是农商行其资本充足率水平长期在各类型机构中垫底,补充需求最为迫切。而从各个层级资本充足率水平观察,核心层最缺,补充难度最大,其他一级层和二级层是补充资本的主力。
2.3 收益水平
2022年以来,资本工具的发行价格呈现宽幅震荡的运行态势。
二级资本债方面,先看国有,1月下旬(3.25%)、5月下旬(3.35%)、8月下旬(3.10%)形成3个阶段低点,3月中下旬形成高点(3.65%),9月初-10月末极低位震荡,国有5Y逼至3%,创下历史新低。高低点之间的宽度65BP。11月中旬开始收益率快速攀升,截至11月末升至3.60%附近,接近年内高点;进入12月升势不止,并于12月中旬上行至4%附近。流动性宽松乃至淤积、资产配置存在压力是收益率下行的主要推动力;权益市场调整、固收+赎回是收益率上行的主要推动力;近期收益率快速攀升的极端情形则系理财资金赎回引发的踩踏。
中小银行方面,二级资本债价格与国股走势类似,AA+与AAA-的利差9月初压缩至低位后小幅抬升,低评级信用利差亦波动上行,截至10月末分别为10BP和34BP,在11月中旬之后利差有所走阔。发行利率方面,发行时点主要集中在11月上旬,AA+债项评级,目前发行利率水平有所下降,最低已触碰3.15%;AA评级,目前发行的绝对水平亦降至4.5%以下,最低达到了3.5%。
永续债的部分,价格走势也较为类似,整体呈现宽幅震荡。国股部分区间宽幅与二级资本债相仿,绝对水平略高,最低点出现在10月末;11月中旬之后亦大幅走高,幅度略大于二级资本债。发行定价方面,中小银行部分,此前长期维持的统一定价被打破,机构间分化趋势明显。部分资质受市场认可的机构定价有低于4%,而部分资质市场存在分歧的定价仍与原来统一定价相当接近。
2.4 风险观察
风险方面,资本工具大小有别,国股规模大,信用风险整体很小,随着非银资管类机构的介入交易流动性越来越好;而中小银行单券规模小,风险相对较大,交易流动性明显更差。
二级资本债已经全面出过风险,具体看包括:一二级倒挂及估值浮亏、赎回期不赎回、全额减记。一二级倒挂及估值浮亏在全面净值化及IFRS9全面应用背景下,影响不可小觑。赎回期不赎回的情形,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而全额减记虽然仅出现过一例,但破坏性过大,不得不防。出险实质化之后,银行二级资本债风险定价方式相对更清晰。一级市场定价也明显更加市场化,强行互持难度颇大。
11月,到期不赎回的二级资本债2只,分别为17龙口农商二级01,规模2.0亿;17延边农商二级02,规模3.0亿。
2.5 后续展望
展望后市,最大的影响仍在新巴三。整体而言,新巴三对整个二级资本债市场的冲击有限,但内部分化较大。国股行和头部城农商行受新巴三的影响可控,新巴三对其估值抬升影响可能仅在几个BP左右,目前资本工具收益率已从低位大幅回升。但弱资质中小银行的存续二级资本债将面临新巴三带来的较大的收益率上行压力,估值抬升压力将达到20BP甚至更高;此外中小银行的不赎回风险或将持续暴露,甚至可能挤压相关永续债产品的估值,参与需谨慎。
价格方面,将资本工具收益率同样分解为基准+信用溢价。基准为5年期国开,与3年期类似,2023年5Y国开中枢也将面临一定的反弹压力。信用溢价方面,2021年以来资本工具信用利差主要运行在[35, 85BP]区间内,且亦受短期流动性的影响,整体的信用利差预计将较今年平均水平走扩。
规模方面,不论资本工具收益率如何变化,资本工具总发行量大体处于1.1-1.3万亿的小区间,供给量基本稳定,发行具有刚性。背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商业银行有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另一方面可用于补充资本的渠道相对较少,包括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在内的资本工具是为数不多的发行较为便利,适用范围较广的产品。预计2023年资本工具规模仍将大致保持在过往几年的区间。
而在新型工具方面,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是TLAC债务工具。这里我们结合前期研究 [3] 及巴塞尔协议III(最终稿的)作进一步探讨。
三、TLAC债务工具市场展望
3.1 TLAC债务工具简介
TLAC债务工具,全称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等国际监管组织为了防范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风险,设立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其中就包括了TLAC的相关监管标准。2021年10月,央行、银保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建立了国内的TLAC监管框架;2022年4月,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TLAC债务工具的落地。
主要特征方面,TLAC债务工具具备吸收损失的功能,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但其本身不计入商业银行的资本,受偿顺序在银行资本工具之前。TLAC发行人为四大国有行,发行期限可能涵盖2Y、3Y、5Y三种。根据新巴三的规定,TLAC债务工具作为次级金融债权,在新巴三落地后其风险权重为150%,与二级资本债相当。
3.2 TLAC债务工具 市场规模预估
参照国际标准,《管理办法》对我国G-SIBs的TLAC要求设置了两阶段目标,第1阶段为自2025年起,TLAC风险加权比率应达到16%,TLAC杠杆率应达到6%;2028年起两项指标分别达到18%和6.75%。其中,TLAC风险加权比率=合格TLAC债务工具/风险加权资产,TLAC杠杆率=合格TLAC债务工具/ 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目前,我国G-SIBs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未达标,与2025年的监管要求16%存在差距。
TLAC风险加权比率的计算与资本充足率类似,分母相同,差异在分子端:TLAC风险加权比率的分子计入了TLAC债务工具,但为满足缓冲资本要求计提的核心一级资本工具不可计入。以2024年末TLAC风险加权比率应达到16%计算,四大行各自的TLAC债务工具缺口=[16%-(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各机构附加资本要求 [4] )]*2024年末风险加权资产。
对于TLAC债务工具规模的测算,我们采用2021年末时点数据为基础。假设: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维持近7年年均复合增速。
我们测算以下两种情形下的TLAC债务工具规模:
情形一:资本净额增速维持近7年年均复合增速;
情形二:资本工具存量规模不变 [5] ,(资本净额-资本工具)增速维持近7年年均复合增速。
情形一假设下,预计截至2024年末,TLAC债务工具至少需要发行约6856亿,即约3400亿/年的发行节奏 [6] 。
情形二假设下,预计截至2024年末,TLAC债务工具至少需要发行约15323亿,即约7660亿/年的发行节奏。
根据上述测算,预计2023-2024年的TLAC债务工具发行规模将达到3400~7660亿/年;考虑发行成本的因素,TLAC债务工具对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资本工具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则年均发行规模应更靠近7660亿。截至2024年末,TLAC债务工具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而若四大行期间以更大力度扩表,则TLAC债务工具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结构方面,随着TLAC债务工具未来放量,四大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也会相应收缩,以满足通过更低成本实现达标的要求。
3.3 TLAC债务工具价格预估
TLAC债务工具的价格方面。参考今年以来国有行各类债券的收益率情况,2年期商金债、资本工具、永续债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57%、2.70%和2.82%,3年期分别为2.72%、2.96%和3.07%,5年期分别为3.06%、3.35%和3.48%。当前商金债的风险权重为25%,二级资本债为100%,永续债为250%。综合风险权重75%的抬升和受偿顺序的劣后,2Y、3Y、5Y的二级资本债较商金债收益率高出15BP、26BP和29BP。我们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1)TLAC晚于新巴三落地,风险权重方面,四大行商金债40%,TLAC债务工具150%,二级资本债150%,永续债250%。根据我们前期的报告 [7] ,四大行商金债和二级资本债受到的影响均为几个BP内,二级资本债-商金债的利差变动较小,可忽略不计。TLAC债务工具的风险权重与二级资本债相当,受偿顺序位于商金债与二级资本债之间,因此收益率应在商金债与二级资本债之间且偏向二级资本债。预计TLAC债务工具的收益率将略低于二级资本债,或在10BP以内。
2)TLAC早于新巴三落地,风险权重方面,四大行商金债25%,二级资本债100%,永续债250%。TLAC债务工具的风险权重在25%~100%之间,大概率为100%,与二级资本债相当,则测算与前一情形类似,TLAC债务工具的收益率低于二级资本债10BP以内;若TLAC债务工具风险权重较100%更低,则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3年期及5年期TLAC债务工具或将低于同期限二级资本债超过10个BP。
四、本周市场前瞻
央行操作和流动性前瞻 :本周逆回购到期390亿元,NCD到期2,531.60亿元。
本周债券发行计划 : 本周国债计划发行0只,净融资额-200.9亿,较上周下降2100.3亿;本周地方债计划发行7只,发行额7.23亿,净融资额7.23亿,较上周下降109.8051亿;本周政金债计划发行0只,净融资额较上周下降50亿。
本周关注事件 :本周重点关注中国12月PMI数据。
五、上周市场回顾
5.1 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市场流动性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投放7530亿元,到期490亿元,净投放7040亿元。其中,逆回购投放7530亿元,到期490亿元。逆回购加权平均期限13.6天。截止上周末,共有7530亿逆回购未到期。
从利率水平来看 ,上周末DR001收于0.55%,较前一周末下行66.64bp;DR007收于1.51%,较前一周末下行-21.76bp,上周质押式回购成交规模合计212116.81亿,日均42423.36亿,其中,隔夜回购成交占比均值为83%。同业存单方面,上周3个月股份制行NCD利率收于2.45%,较前一周末上行10bp;1年期股份制行NCD利率收于2.65%,较前一周末下行6bp。利率互换方面 ,上周最活跃的两大品种:1Y FR007收于2.17%,较前一周末下行6.67bp;1Y SHIBOR3M收于2.45%,较前一周末下行7.5bp。
从货币市场利率曲线形态来看 ,短端利率较上周下降,中长端利率较上周上行,利率曲线整体形态较上周变化不大。
从流动性分层来看 ,隔夜品种流动性分层现象较上周有所加剧。上周R001与DR001利差平均为20.12 bps,较前一周上升5.9bps;上周R007与DR007利差平均为38.852bps,较前一周上升1.546bps。
5.2 债券市场走势回顾
上周债市整体呈震荡态势。周一,央行开展大额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830亿元,全国疫情蔓延,短期处于静态,债券市场各期限收益率小幅上行。周二,为了迎接跨年,央行今日继续大量投放短期资金,理财赎回压力仍然较大,今日债市各期限收益率继续小幅上行。周三,央行开展1600亿逆回购操作,净投放1580亿元,全天债市上涨。周四,消息面平静,央行持续大额逆回购投放,理财赎回压力仍在,全天债市上涨。周五,今日一年期存单利率大幅下行,收益率曲线形态修复,全天债市上涨。
从利率水平来看, 上周末1年期国债收于2.23%,较前一周下降9bps;3年期国债收于2.46%,较前一周下降7.02bps;5年期国债收于2.61%,较前一周下降9.9bps;10年期国债收于2.83%,较前一周下降6.05bps。上周末1年期国开债收于2.31%,较前一周下降16.89bps;10年期国开债收于2.99%,较前一周下降5bps。
从曲线形态和期限利差来看 ,上周末10年期国债与1年期国债利差为59.82bps,较前一周走扩2.95bps;上周末10年期国债与5年期国债利差为21.89bps,较前一周走扩3.85bps。
从隐含税率来看 ,上周10年期国开债隐含税率为5.38%,较前一周上升0.43个百分点;5年期国开债隐含税率为6.9%,较前一周上升0.28个百分点。
从利率衍生品走势来看, 1年期IRS-Repo收于2.24%,较上周变动-1bps,5年期IRS-Repo收于2.81%,较上周变动-3bps;T2212收于98.805,较上周变动-1.94元;TF2212收于99.995,较上周变动-1.01元。
从中美利差来看, 上周Shibor3M与Libor3M利差为-232.89bps,较前一周上升7.8bps;10年期中国国债与10年期美国国债利差为-81.97bps,较前一周下降22.53bps。
从债券发行来看, 上周国债发行9805.9亿元,到期 899亿元,净融资 8906.9亿元;地方债发行168.1亿元,到期 253.9亿元,净融资 -85.8亿元;政金债发行617.1亿元,到期 50亿元,净融资 567.1亿元;信用债发行2048.33亿元,到期 2901.2亿元,净融资 -852.8亿元。
注:
[1] 资料来源:鲁政委,郭于玮,何帆,蒋冬英,程子龙,胡晓莉,蔡琦晟,张文达,张励涵《修复与重构-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EB/OL],2022/11/23【2022/11/27】, ttps://www.cibresearch.com/XVIEW/dashboard.jsp#/gov_reportDetail.html?itemid=214730&_v=1669552762377
[2] 今年二级资本债明显多增而永续债发行较少的原因,详见我们前期的报告:《为何二级资本债多发而永续债少发-金融债及资本工具观察》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83ee28c201842778df7118d6
[3] 资料来源:郭益忻,资负策略专题:TLAC债务工具市场猜想。
[4] 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为4%,农业银行为3.5%。
[5] TLAC债务工具吸收损失的顺序在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之后,风险权重与二级资本债相当且低于永续债。因此TLAC债务工具的收益率应低于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TLAC债务工具问世后,四大行或将优先以发行TLAC债务工具的方式满足TLAC监管要求,而非成本更高的资本工具。故此处极端假设2024年末四大行资本工具规模与当前(2022年11月末)存量规模一致,不再净增长。
[6] 根据兴业研究前期的报告《存款保险基金将可计入 TLAC—评G-SIBs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管理办法》,存款保险基金可全额计入TLAC。其预估存款保险基金保费增速为年均8%,则截至2024年末将达到2672亿元。本文出于谨慎考虑,参考存款保险基金往年度的支出情况波动较大,故未考虑存款保险基金的影响。
[7] 《巴塞尔协议III(最终稿)对商金及资本工具市场影响几何-金融债及资本工具观察》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84a3c5770184b458de8f4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