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多林镇藏龙庄村,乡道两旁的海棠树点缀在葱绿的杨树和嫩绿的麦田之间,散发出浓郁的深红色。沿着乡道蜿蜒向前,藏龙庄服装有限公司便浮现眼前。
“最近我们在做500套多林镇中学的校服,这几天就要交工了,村民们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青海信保集团派驻藏龙庄村第一书记杨晓帆说。
服装厂里加班加点赶制订单的工作人员(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资料图)
藏龙庄村位于县境西北部,属脑山地区,全村共有173户734人。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以种植燕麦和养殖西门塔尔母牛为主。
“抓村民收入,抓村集体经济建设。”这是杨晓帆来到藏龙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一直琢磨的问题。
为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和壮大,在巩固传统种植、养殖业的同时,藏龙庄村召开村民大会,通过会议研究、民意调查、市场调研,充分了解群众发展意愿,2022年底成立了多林镇第一家村办公有制企业——大通藏龙庄服装有限公司。
祁建林盘点服装厂制作的校服(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从创办公司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的磨炼可不少。
公司没有专业的服装设计和加工制作人员,党员带头动员本村裁缝匠人和妇女积极参与;没有员工宿舍,村医李元成主动把村医馆让给员工住宿;没有客户市场,党员和村民自发穿着服装厂设计的蓝大褂,给厂子做宣传推广……一点点努力,一天天积累,服装厂的发展逐渐有了起色。
“现在我们的订单主要来自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等多地,大多是制作校服、工装、冲锋衣等。前段时间,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一家景区开园,我们设计制作了景区特色工服。下一步,我们希望打开大通本地市场,继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设岗位和员工数量,我们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杨晓帆说。
“从无到有”,藏龙庄村实现了村级经济的突破;在家门口上班,农村妇女在村里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助力乡村振兴,脑山小村庄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路径。
藏龙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祁建林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也在一直探索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希望可以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不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从服装厂的经营中累积经验,争取能让更多特色产业开发落地。”
藏龙庄村夏日好风景(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近年来,藏龙庄村党支部着力打造“红色乡道·走出致富路”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在道路两侧张贴标语、种植红色海棠树等形式构建“乡道红”宣传阵地。同时,对接海东市平安区石碑村党支部、互助县台子乡哇麻村党支部开展党建联盟阵地建设,通过共学共建,以党建引领开展乡村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和水平。
藏龙庄村牢固树立“夯基础、解难题、看作用”的党建工作思路,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靶向施策,谋在深处、抓在实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深化乡村治理、推动中心工作的成效不断突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