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部分人都有一个感觉:酒店价格越来越贵了。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8月3日携程APP上,汉庭酒店(北京天安门广场店)在8月中旬的价格高达893元/晚;如家商旅酒店(北京前门地铁站北京坊店)8月的价格一度高达947元/晚。要知道,这两个品牌在过去都是经济型酒店的代表,如今却成了涨价最凶的品牌之一。
(资料图)
准确地讲,酒店这波涨价恰恰就是由头部品牌主导的。今年一季度,国内酒店的ADR较2019年同期增长4.82%;同期,华住境内、锦江境内、首旅的ADR 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25、17、20%。
从目前看,品牌酒店涨价的原因无非两个:
一方面,在疫情这两年,酒店行业经历了一波大洗牌,连锁酒店的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2018-2022年中国酒店行业连锁化率自22%提升至39%。
另一方面,酒店行业正在经历一轮由供给端发动的消费升级。简单来说,酒店品牌正在把更多经济型酒店升级为中高端酒店,以提升中高端酒店在体系内的占比。
固然,酒店行业短期涨价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影响,但供给端的一系列变化决定了:酒店价格涨价周期或许才刚刚开始。
/ 01 / 正在“消失”的经济型酒店
与大多数人印象里不同,酒店行业整体的价格并没有大家想象中涨得那么多。
今年一季度,国内酒店的ADR较2019年同期增长4.82%;到了今年6月,国内酒店的ADR是455元,基本与2019年持平。ADR,是观察酒店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所谓ADR,是指已售客房平均房价,已售客房平均房价的计算方法为客房收入除以实际售出客房数量。
不过相比酒店行业,酒店龙头的涨价更为明显。今年一季度,华住境内、锦江境内、首旅的ADR 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25%、17%、20%。
所以与其说,酒店贵了,不如说品牌酒店贵了。说起来,品牌酒店提价的方式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提高酒店的价格。分档次来看,经济性酒店的涨价幅度要比中高端酒店更多。今年一季度,华住、锦江、首旅境内经济型同店ADR 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18%、9%、11%;华住、锦江、首旅境内中高端同店ADR 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11%、3%、-6%。
另一种是把更多经济型酒店升级为中高端酒店,提升中高端酒店在体系内的占比。体现在数据上,饭店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一线城市中档以上酒店占比达到49.85%,相比2019年增加了15%,而经济型酒店则下降了18%。
其中,华住低质量经济型软品牌和汉庭1.0 产品占总门店规模比重已经从 20 年的 25.9%下降至 22 年的 13.4%。首旅如家 3.0 产品占如家品牌门店数比重从 19 年的 21%提升至 22 年的 49.5%。
在新开门店里,中高端门店也成为主流。2022 年华住、锦江、首旅中高端品牌门店净开 427、907、133 家,占净开门店总数的 72%、96%、63%。到了今年一季度,华住、锦江、首旅净开中高端品牌门店分别为 101、118、56 家,占净开门店总数的 206%、106%、106%。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华住、锦江、首旅中高端酒店门店占总门店规模的分别为43.02%、56.05、和25.60%,同比提升 2.51、3.45、1.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连锁酒店品牌的主导下,经济型酒店正在被消灭,取而代之则是更多的中高端酒店。
在连锁酒店品牌主动提价和升级的组合拳下,酒店价格变得越来越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 02 / 越来越强势的连锁酒店
有人可能会问,连锁酒店为什么能够肆无忌惮地涨价?
一个原因是,在疫情前后,连锁酒店的话语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来说,疫情影响之下,抗风险能力更弱的“单店”选择退出,连锁酒店则仍然在不断扩张。
根据华福证券数据,2019-2021年大住宿业客房总数分别为1891.7、1620.4和1423.7万间,酒店业客房总数为1762、1532.6和1346.9万间。疫情两年,酒店业供给量减少了23.56%。其中,体量在15-29间的酒店总数降幅最大,由2019年的14万家下降至2021年的9.8万家。
与此同时,锦江、华住和首旅如家仍在不断扩张。2021年,锦江、华住和首旅如家净新增开业房间数量为99881间、101054间和42671间。
一减一增之下,国内连锁酒店集中度不断提升。2018-2022年中国酒店行业连锁化率自22%提升至39%。
到了2023年,随着疫情放开,连锁酒店加快了扩张的步伐。根据各家公告,锦江、华住、首旅预期在2023年分别新开1200/1400/1500-1600家门店。由此可得,三家公司预计2023年新开门店数量较2022年末在营门店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0.38%、16.39%、25.91%。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酒店涨价大概率还将继续。
参考美国酒店行业,2021年豪华型和中高端酒店的占比超过80%,同期我国的酒店市场仍然以经济型为主,占比在59%。具体来看,国内连锁酒店三巨头,经济型酒店占比最低也超过三成,反观海外标杆酒店,万豪精选以下档次占比仅有14%,希尔顿中端房间更是低至1.94%。
说起来,连锁酒店选择向高端化发力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考量:
其一,中高端酒店多了,油水自然也就多了。国内酒店单客房实际营业收入与海外差距较大。2023年第二季度,万豪酒店的RevPAR(平均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为132.17美元;今年6月,国内酒店的Revpar为292 元,不及万豪的1/3。
单客房收入又与估值紧密挂钩。数据显示,国内三巨头平均每间客房的估值为6万元,相比之下,万豪、希尔顿、洲际等国际酒店集团是15万元。
其二,相比于经济型酒店,主打商务的中高端酒店抗风险能力更强。体现在数据上,在2018-2022年,经济型酒店居多的锦江波动最大,高端化占比高的华住入住率波动较为平稳。
可以预见,随着酒店产业链话语权的更迭,连锁酒店或者正在迎来量价齐升的“好日子”。
/ 03 / 酒店股最好的机会来了?
在相当长时间里,国内酒店与国外酒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意:
在国内上市的酒店公司,其净资产回报率很难超过8%,有些甚至还在在不赚钱和亏损之间徘徊,长期来看更是难言投资价值。就拿锦江来说,2018年底到现在,其股价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而反观国外的酒店龙头就是另一番光景。2023年二季度,希尔顿净利率高达15.45%。2016年低点至今,希尔顿酒店的股价从30美元涨到了150美元,翻了4倍。
为什么海外投资人这么偏爱酒店生意?原因在于,头部酒店品牌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从量上来说,1998- 2021年希尔顿门店规模由1586家增至6837家,CAGR为 6.6%;客房数规模由27.9万间增至107.5万间,CAGR为6.0%。从价上看,景气上行周期希尔顿客房提价能力大幅超过CPI增长,行业下行期酒店房价跑输CPI;由于酒店周期呈现“牛长熊短”特征,拉长时间轴看酒店集团提价能力超过CPI。
回到国内,随着供给端的变化,酒店行业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
从量上来说,国内酒店的连锁化率只有39%,而美国酒店连锁化率在2020年72.5%。这意味着头部连锁酒店品牌仍然巨大的扩张空间。在价格方面,定价能力的提升叠加消费升级的趋势,将持续带动酒店价格的上行。
更为重要的是,连锁化率提升直接改变了头部酒店的产业议价权。这不仅体现在酒店的提价能力,还有其对OTA平台的议价能力。
比如,品牌酒店自有的会员系统正在对OTA产生了分流。2022年华住集团目前已有2亿会员,并且有80%的订单来自CRS(中央预订系统),76%的订单来自会员;首旅如家的会员数已经达到了1.38亿,公司自有渠道入住间夜数占比为 76.18%。
过去,大家往往很看重需求的变化,但对供给的变化却没有那么关心。但事实上,一个行业供给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才决定了企业能赚多少钱。如今,酒店行业的涨价潮,恰恰也是这一逻辑的绝佳印证。